(资料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1月9日,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发布了《2022年中国投资银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地区的投资银行2022年度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报告》称,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包括二次上市,筹集了8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6.5%,为201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其中,首次发行的IPO共计71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4.2%;二次上市共计124亿美元,同比下降47%。
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发行的IPO和二次上市(包括主板和创业板)总额为1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70.5%,数量比2021年下降23.5%;在美国,仅有八家企业上市,发行金额总计为2.3亿美元,较去年下降98.2%。增发跌至三年低点,募集金额达702亿美元,同比下降49.8%。中国可转换债券(及股票挂钩发行)总额为329亿美元,同比下降42.5%,为自2018年以来最低。
《报告》指出,“高科技行业占中国股票市场业务的21.7%,筹集了405亿美元,比一年前下降了53.6%。工业企业募集资金总额为30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9.7%,占据了16.3%的市场份额。原材料行业以15.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价值284亿美元,比一年前增长15.4%。”
在并购交易方面,高科技行业依然受到私募股权的青睐,但并购交易额也有所下降。《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支持并购交易跌至六年来的最低点,为351亿美元(同比下降68.2%),占亚洲私募股权支持并购交易的27.7%。在中国私募股权支持的并购中,工业占28.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高科技行业,市场份额为18.4%。2022年,中国有10家公司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上市,金额为178亿美元,而2021年只有4家SPAC合并,价值31亿美元。工业是中国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行业,总额为864亿美元,同比下降1.7%,市场份额为22.1%。能源与电力业占据了15.6%的市场份额,交易额达到609亿美元,同比增长6.3%。已公布交易最多的高科技达到505亿美元,同比下降52.3%。
近期,多家交易所推出了鼓励高科技、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措施。2022年10月,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拟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如果一切顺利,首批按新规则申请上市的企业可用2022年的财务资料申请,意味最快2023年可见到这些公司挂牌。2022年12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修订并发布了《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上交所表示,此次修订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科创板定位把握标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引导和规范发行人申报和保荐机构推荐工作,促进科创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第七届新金融论坛演讲表示,如果我们说引领全球上市公司有一个决定性因素的话,那就是高科技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显得比较传统,跟世界前十相比,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工业化阶段,而不是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结构。“这个比较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必须加紧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结构进行调整,要让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公司上市,加快数字化发展,让更多的数字化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