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资料图)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吹响了前进号角。
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营口实践结合起来,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老港城新航标》,从历史中寻根溯源,为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站在今天,回顾往昔,展望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营口审时度势、借力发力,从制度、产学研和科技企业培育三方面着手,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激活第一资源 服务振兴发展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中最具活力、最富朝气、最有潜力的高素质群体,如何让这部分“珍贵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更大价值?2022年,在营口市委的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下,“高校优才”选招机制正式建立,每年面向国内外高校选招一批优秀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着力涵养人才队伍源头活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刘洋去年通过“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回到家乡营口,成为市机要保密技术保障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优厚的待遇保障和创新的选岗模式让她充分感受到营口招贤纳士的满满诚意。“许多像我一样的95后正在加速回流,个人成长和发展环境都非常好,营口未来可期。”刘洋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刘洋去年通过“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回到家乡营口
留住“自家人”,回引“本乡人”,吸引“外来客”。2022年,我市共签约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48人。其中,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5人,占93.75%;硕士及以上学历36人,占75%;全国百强高校毕业生44人,占89.6%。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选招工作“干得稳”;完善招聘遴选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完善培养使用机制,确保人才“用得好”;完善综合保障机制,确保人才“高标准”——营口打出了引才、爱才、用才、留才的组合拳,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以一流待遇引进一流人才,今年我市还将通过“高校优才选招计划”选招69名优秀人才。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四级调研员卢军表示,将严把程序关、质量关和纪律关,如发现恶意扰乱选招程序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将从严从重处理,确保选招工作公平、公正进行。
此外,教育、卫生系统高校“直招”工作同步开展,去年,共招聘优秀毕业生110名。通过开展公共、教育、医疗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我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200余人,高技能人才2400余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48.93万人。
走创新路 吃创新饭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的人才工作,能否让老港城焕发新生机,开辟新赛道?
辽宁万维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利用智能人脸识别算法开发的无感知考生身份验证系统,能精准分析识别出缺考、替考人员,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此项技术还被写入全省高考信息化建设方案指南中。手握4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技术,去年,该公司成功入选“瞪羚”企业名录。
辽宁万维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营口,这样的“新苗”正在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企业自主创新,但不是自己创新”,辽宁万维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大明坦言,企业闯市场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借助外力,人才直接为我所用比招兵买马从零起步要便捷得多。目前,企业已经和营口理工学院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开发“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研发成功后将打通教育领域数据壁垒,助推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产学研携手拥抱市场,能让科教资源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增强科技对产业的引领力和支撑力。
深谙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市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还着力构建以大中小企业为主,高校、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深度参与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22年,我市“企业·博士双创计划”成效显著,25个博士(教授)团队的科研项目与我市企业对接合作;“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行动成绩斐然,8个项目获省“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获2200万元资金支持;征集“带土移植”项目9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项。
培育科技企业 壮大发展动能
创新需要“土壤”,更依赖环境。我市着力涵养创新生态,引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设,形成以科技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导向。
202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这背后,科技领域贡献功不可没:去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4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雏鹰瞪羚企业44家,同比增长78.2%、17.6%、38.3%。去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振兴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积累叠加。
此外,我市鼓励和吸引院士专家及其科研团队来营助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才资源开发的高端平台,“辽宁鲅鱼圈红旗葡萄科技小院”荣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美科技小院”称号。2022年,全市新建专家工作站、“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和学会服务站等智力服务平台14家,省、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30家、创新工作室联盟5家,科技型企业技能提升平台10家。“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市科技局将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引育科技人才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我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抢占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洪涛表示。
往期回顾
◆老港城新航标丨营口:让红色基因显性传承
◆老港城新航标丨营口:山海关不住 开放再出发
◆老港城新航标丨营口:精准打造幸福生活场景
◆老港城新航标丨营口:执“绿”为笔 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监制 / 张旭勇 朱琳
记者 / 肖南 刘征 编辑 / 高桃桃
责编 / 张精兵 姜姗 制作 / 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