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首位问鼎人民文学奖的“80后”文学领军人笛安,携短篇小说集《姐姐的丛林》做客呈明书店,以“短经典的文学力量”为主题,与著名电视编导、文化学者郑标展开了一场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对谈。谈同为作家的父母,谈八年留学生涯,还谈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正在读的书,以及一段虚实难辨的童年记忆等。笛安的众多书迷有的在现场有的通过网络直播,共同度过了一段轻松温馨的时光。
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董素山出席活动并致辞。
(资料图片)
关于父母:父母是作家从小对写作没有神秘感
《姐姐的丛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与长江新世纪联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年轮典存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书收录了从“40后”到“90后”当代中国32位不同年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有王蒙、梁晓声、冯骥才等文坛顶流,有贾平凹、毕淑敏、曹文轩等文坛中坚,有张楚、弋舟、胡学文等中生代,也有笛安、李尚龙、梁豪等新生代。《年轮典存丛书》旨在以短经典的力量赋予阅读者丰厚的精神年轮,与其说这是一套书,不如说这是沉淀着70多年世相与活法的中国人的生命启示录。
堪称佳话的是,笛安的《姐姐的丛林》和母亲蒋韵的《如云的秘事》同时入选该丛书。活动现场,笛安说接到出版社的邀约时自己很吃惊,因为她的母亲经常收到这样的邀请,但自己是第一次,“这一刻我才意识到,其实我和我妈是同行。”
虽然母亲蒋韵、父亲李锐都是著名作家,但笛安最初并没有“作家的后代”这样的身份认同感,她说自己是跟着姥姥姥爷在医院长大的,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医院的病房和宿舍楼。笛安的姥爷特别希望她长大后成为医生,甚至在笛安抓周的时候“作弊”,将听诊器放在笛安惯用的左手旁边。所以,当笛安也开始创作之后,她并没有因为父母都是名作家而有压力,相反因为从小看惯了父母工作,笛安从来不觉得写作是什么神秘的事儿
关于阅读:很感激小时候大人给予的阅读自由
笛安也会阅读自己父母的作品,但并没有通读,她觉得读自己家人写的书,有一种非常难说的尴尬,字里行间的这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是有偏差的。所以,有时候特别亲近的朋友读自己的书,笛安也会觉得尴尬。
笛安非常感激父母的是,他们在笛安很小的时候就给了她足够的阅读自由。“小时候,我爸跟我说,家里除了个别锁着的书你都可以随便读。”笛安的分享引发现场一阵带着羡慕的惊叹声。
不仅父母不限制笛安的阅读,姥爷每到周末也爱带着笛安逛书店,让她自由选择想买的书。因为大人的宽容,在十来岁的年纪,笛安读了很多日后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书,比如当年还不太知名的村上春树等人作品。因此,笛安非常感激大人给予的阅读自由。
笛安还分享了自己目前喜欢读的书,比如像《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这样的小切口、故事性强的历史书。她还推荐了汪曾祺的书,笛安说,汪曾祺的文字对读者非常友好,一点都不设门槛,但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就会发现,汪曾祺的文字非常耐人寻味,有非常精细的技巧隐藏在平和直白的语言后面。对于读者焦虑的孩子读不进名著该怎么办的问题,笛安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带着孩子去看经典的戏剧。
关于写作:技巧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姐姐的丛林》是笛安的第一部作品。现场,笛安坦诚地分享了当年写这篇小说时候的状态。她说,写这篇小说时没有任何技巧,全是本能,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候写不下去了就编一个角色出来。“当时我只会那样写,我选择的处理方式是因为我只会那样处理。”
笛安认为,对作家来说,技巧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有足够的技术的锤炼之后,才能自由地去表达想表达的事。“我认为,实际上一个好的作品有如神助的部分可能就5%,剩下95%全部是日复一日的训练 形成的肌肉记忆。”笛安说。
《姐姐的丛林》被收录进《年轮典存丛书》,但细数笛安的创作生涯,会发现她其实更擅长写长篇,至今已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笛安本人对此也毫不讳言,她说短篇小说挺难写的,“短篇小说要求的是截然不同的能力,甚至对作者性格的层面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做不到用那么少的字去讲完一个事儿。”
笛安已经很多年没有有意识去写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所以她最近在做这件事,但是困难重重。去年出版的长篇,其实原本计划写3万字,结果变成了13万字。尽管困难重重,笛安仍然在不懈地努力,她希望今年能够把计划中的短篇凑够。
【温馨小贴士】
“领读·荐书·全民阅读”河北省第九届惠民阅读周暨2023惠民书市5月26日~6月5日举办期间,惠民书市的时间为每日9:00~17:30,欢迎大家前往石家庄市国际博览中心(长安区东大街3号)惠民书市现场看书、购书、打卡!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摄/张劭贺
河青新闻网编辑万丹|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