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拉开帷幕。大会将围绕机器人前沿科技创新、共性难题突破、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高峰对话、产学交流,助力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前沿观点碰撞,并围绕机器人产业链进行系统化设计,以需求为牵引挖掘产业人才。同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条举措助力北京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从会期天数增加、众智云集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到真金白银的“北京机器人16条”,彰显出北京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搭建更加广阔舞台的积极努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坚持首都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标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先进科创中心,北京在高被引论文、PCT专利、科研机构200强、大科学装置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万人发明专利、PCT年均增长率、基础研究经费占R&D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占比等十余个指标,北京均位居全国第一;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全国排名第一……
北京依托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汇聚了一批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头部企业。要想乘势而上推动形成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好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空间,必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延展科技创新的舞台,从而赢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工具,机器人从浩瀚太空到万米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正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无不需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胸怀搭建更加宏阔的舞台。
因此,透过世界机器人大会,听国际顶级专家、企业家头脑风暴,览国际企业一流产品风采,观数千名来自全球的顶级机器人选手比拼技艺无疑是在搭建创新交流的舞台,有关方面适时出台助力北京机器人产业的激励举措,又何尝不是在搭建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更大舞台?
无论是100亿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还是“筑基工程”3000万元的支持,都将为北京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落地,乃至标杆企业上市搭建起更大的舞台。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着力培育机器人创新应用的广阔市场,以场景应用为牵引,面向医疗健康、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需求,进一步丰富拓展各类行业场景,促进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加速和迭代升级,赋能传统产业推升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机器人创新的应用高地,则将让这一舞台的空间得到更大拓展。
锚定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我们要攻克的艰难险阻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无论是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还是在激励原创性科技攻关、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体系上,乃至于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的规模上,搭建更大舞台,从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契机,探索出首都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